消失的“它”:高校为何批量撤销专业
近日,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告,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学发布相关公告,撤销或暂停招生的专业共计99个。
高校为何批量撤销专业?为了深入了解各高校撤销专业的情况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依据教育部2018至2022年度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对相关高校及其撤销的专业进行数据分析。
撤销专业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哪儿
在高校地域分布上,2018年—2022年撤销专业的高校集中在葡京网投app_澳门葡京游戏-【在线*平台】: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资源和经济水平差异对高校裁撤专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具体而言,陕西、山东等省份裁撤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多,西藏、海南名次倒数。教育资源越丰富的省份,其高校数量越庞大,撤销专业的高校也就越多。尤其是教育重镇陕西省,其拥有较多高校,因此更容易出现高校撤销专业的现象。而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撤销专业的高校数量却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各专业的市场需求量大,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和多样化。
同时,相关部门的政策也可能对高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产生影响。例如,江西省今年7月就发布通知,明确提出要“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此外,高校专业撤销还可能与地域特色和地区经济产业转型有关。例如,山西省作为传统煤炭大省,可能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调整与煤炭相关的专业设置。
近年来,撤销专业的高校分布逐渐由中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这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高校对教育资源分布的适应性调整,以及结合地域特色的专业设置变化。部分高校走上了与地域特色和地方政策相匹配的发展道路。
图1.撤销专业高校地域分布情况
在高校层级分布上,本文按照“双一流”高校和“双非”(非一流高校、非一流专业)高校进行划分,分别统计了各层级高校在撤销专业方面的差异。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撤销专业是高校有针对性地把资源用于发展有竞争力学科的结果。
整体来看,在2018年—2022年撤销专业数量排名前100位的高校中,“双非”高校明显多于“双一流”高校,前者撤销专业数量也比后者要多。其中,撤销专业数量TOP3的“双一流”高校分别为广西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重庆大学;撤销专业数量TOP3的“双非”高校分别为云南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温州理工学院。
“双一流”高校资源丰富,学科竞争力较强,更注重学科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布局,撤销专业的数量相对不多,以避免盲目跟风和随意调整。“双非”高校专业调整则相对灵活,相较于“双一流”高校,其在资源和条件上存在一定差距,主动撤销一些与自身发展方向不符的专业更有利于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
图2.撤销专业高校层级分布情况
哪些类型的专业撤销更多
从撤销专业的学科门类看,根据近5年数据,工学门类以30.95%的占比高居榜首,成为撤销数量最多的学科类型,管理学、理学紧随其后。这种现象较多地反映了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工学专业设置更需要适应产业发展的趋势,不符合新技术、新业态的老旧专业因此被撤销。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同时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不同类型专业的撤销彰显出高校对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的追求。撤销一批不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可以腾出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空间,支持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图3.撤销专业类型占比
从就业率角度看,本文对相应学科门类内,部分高校的专业就业率与高校整体就业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哲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就业率低于其平均就业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提到,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校应谨慎增设、及时调减。因此,高校会考虑撤销这些专业,以避免资源浪费和影响学生就业。
为何部分工科、管理学等高就业率专业也被撤销?事实上,尽管数据显示工科和管理学等专业的就业率分别高达100%和95%以上,远超学校整体的平均水平,但高校在决策时,并非仅依据单一的就业率指标。
首先,高就业率专业的就业质量是考虑因素之一,包括毕业生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空间、工作满意度等。部分专业尽管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毕业生面临职业晋升困难、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会影响该专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一些高校也会考虑将其撤销或调整。
此外,如果某个高就业率专业与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不符,或者学校认为该领域已趋于饱和,未来发展空间有限,高校也可能选择将资源投入到更具潜力和前景的专业,即使后者的当前就业率相对较低。
图4.部分撤销专业类型的就业率情况
为了解不同类型高校的撤销专业情况,本文将样本高校分为行业性高校和综合性高校。行业性高校指专注于特定行业或领域、专业设置相对集中的高校;综合性高校则在专业设置上更为全面。
图5.撤销专业高校的类型分布
数据统计发现,在撤销法学、工学、教育学等9类专业的样本高校中,综合性高校数量均多于行业性高校。其原因之一在于行业性高校通常专注于特定的学科领域,因此在专业设置上更稳定;综合性高校的专业数量多、种类全,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
此外,在撤销专业类型方面,行业性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例如,撤销工学、管理学等专业类型的两类高校数量均相对较多;撤销法学、教育学等专业类型的高校数量均比较少。
不难发现,行业性高校侧重于行业发展状况,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专业上,通过撤销非核心专业,提高其在特定领域内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综合性高校则更需要在多个专业间平衡资源,根据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注重跨学科的创新和研究。
专业撤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为了探究近几年专业撤销的趋势,本文按照年份统计了不同类型专业撤销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类别的专业撤销数量都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不同类别专业的增长速度略有不同。
工学的撤销数量增长趋势明显,这主要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有关,管理学专业同样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同时,随着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增设这些专业的同时,也会相应调整或撤销一些传统工科专业。
相比之下,历史学、医学、哲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和稳定性,其被撤销的趋势相对平缓。这些学科在学术体系、研究方法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较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不易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直接影响。
这反映出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持续演变带来的影响。高校专业撤销数量普遍增长,但不同学科领域展现出不同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该专业背后的技术图景、市场需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表1.不同类型专业撤销数量变化情况
专业撤销背后的原因及问题
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的撤销专业举措背后存在诸多原因。归纳起来,包括经济资源分配、教育政策引领、专业就业前景不佳、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专业与办学定位不符等。撤销专业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盲目跟风,一味增设“热门”专业,缺乏对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预判,可能导致专业设置的同质化。而一味撤销冷门专业,则可能导致学科体系失衡,影响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高校在优化调整专业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因素,避免急功近利。
在高校纷纷撤销专业的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高等教育体系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积极响应。需要注意的是,某个专业的撤销并不意味着相关专业的人才不再重要,也不等于此专业在所有高校都被撤销。从长远视角审视,这一举措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体系在自我优化中,对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
(本期内容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小强传播团队提供;文中图表除图4数据来源于各校公开数据外,其余皆来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文数据不涉及港澳台地区高校)
分享1 |